央广网凉山3月14日消息(记者 王颖)初春的安宁河谷,满载货物的卡车在通往凉山州德昌县产业园区的道路上有序穿行。在德昌特色产业园区内,投资16亿元的光伏组件项目正紧锣密鼓施工,组件车间主结构已封顶,约450个工作岗位虚位以待。这个曾经因交通掣肘导致人才外流的农业县,正依托区位优势嬗变为攀西经济走廊上的产业明珠,让“孔雀东南飞”变成“春燕衔泥归”。

交通动脉激活发展脉搏
“原料、市场两头在外,德昌能吸引项目落地,关键在于打通了交通‘任督二脉’。”园区管委会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人杨云康指着园区新拓宽的柏油路介绍。作为安宁河谷腹地“同城化”发展的重要节点,德昌已构建起“2小时攀西经济圈”立体交通网:京昆高速纵贯全境,成昆铁路复线设站,距西昌青山机场仅40分钟车程。正是这种枢纽优势,让总投资412.87亿元的19个重大项目选择在此扎根。

产业链条舞动经济蝶变
在3GW光伏组件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安装智能化生产线。“园区上游的金属硅企业与我们形成完美配套,未来若引进玻璃板、铝框板制造企业,运营成本还能再降15%。”杨云康算起经济账。这种产业链协同效应,正是德昌打造“风光氢储”多能互补格局的缩影。目前园区已形成钒钛稀土、清洁能源、绿色化工三大主导产业,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以18.1%的增速领跑安宁河流域。

产业沃土滋养乡村振兴
建设中的园区工地上工人们各司其职忙碌着。杨云康介绍,园区提供的岗位已吸引不少务工人员,其中八成来自半径30公里内的乡镇。更富深意的是,有百余名曾在长三角光伏企业工作的技术骨干选择返乡就业,他们的归来不仅让“候鸟家庭”得以团聚,更将沿海先进技术注入本土产业链。把生产线建在田野间,让技术工人在家门口实现价值,这就是乡村振兴。

发展热土擘画未来图景
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年产3GW光伏组件项目即将投产。待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预计约20亿元,年上缴税收预计约2000万元。德昌新能源产业拼图更趋完善。据了解,园区正规划建设人才公寓和职教中心,预计到2026年将新增就业岗位3000个。站在观景平台远眺,扩建后的园区道路如银色丝带串联起现代化厂房,曾经闭塞的河谷小镇,正沿着产业升级的轨道奔向美好的春天。